出铁开口情况的影响
在高炉出铁开口过程中,能否一次钻开铁口顺利出铁,直接关系到单次出铁时间的长短。2000m3以上的高炉出铁时间一般大于110min。铁口开口顺利,铁口孔道平顺,炮泥使用寿命长则出铁时间长,炮泥使用效果好。遇到泥包有硬底或者有渣铁渗入时,铁口难开,开口机钻不动,需要采取烧氧措施,有时候甚至需要采取焖炮的措施打开铁口。这种情况,铁口孔道中的炮泥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,孔道不规则,出铁时间必然会缩短,影响炮泥的使用寿命。因此,保证开口顺利,是提高炮泥使用寿命的前提,一方面需要炮泥有良好的开口性能,另一方面需要炉前操作合理避免人为因素产生影响。另外,当开口时铁口孔道红点过多、烧氧开口、焖炮开口等非常规操作时,都会影响炮泥的使用寿命。
1 烧氧开口
在开口时,开口机钻头遇到渣铁凝结物,铁口孔道不能顺利钻开,则需要进行吹氧烧开。在吹氧烧渣铁凝结物的同时,氧气会破坏铁口孔道的正常炮泥,使铁口孔道变粗并且变得不规则,更容易受到渣铁侵蚀。泥包同样也会遭到氧气的破坏,从而使铁口变浅,单次出铁时间缩短,降低炮泥使用寿命,增加炮泥消耗。一般一个中型高炉每天都会出现一至两次烧氧的情况。
2 焖炮开口
原则上,当铁口打不开时,需要把铁口堵上重新打开。然而,为防止造成炉内憋压,根据实际情况,需要采取焖炮开口操作。另外,当铁口泥包位置存在硬底,导致开口机、烧氧等方式均无法开口,并出现漏铁时,也需要采取焖炮开口操作。焖炮开口的缺点,一是损坏铁口内泥包,铁口深度变浅,严重破坏铁口孔道,铁水流速变快,单次出铁时间变短,堵口所需泥量增加;二是增加全天出铁次数,导致炮泥消耗增加。
3 钻头直径的选择
确定钻头直径尺寸,是开口过程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。铁口孔道初始大小是由钻头直径决定,初始孔径太小,渣铁不能及时排出,容易引起高炉憋压减风,影响高炉正常生产;初始孔径太大,随着渣铁对炮泥冲刷与侵蚀,导致扩孔速度太快,出铁后期引起跑大流等事故。确定适宜的初始铁口孔径,即选择合适的钻头直径,需要综合考虑高炉的实际情况,包括高炉炉容大小、高炉炉役情况、高炉炉况。选择合适尺寸的钻头,保证单次出铁时间,提高炮泥使用寿命,为高炉稳定顺行打下基础。一般情况下高炉炉容与钻头尺寸的对应关系见表1。
在开铁口时,应尽量做到一次顺利钻开铁口,避免出现某些异常开口操作。异常开口情况有可能导致铁口通道损坏,引起炮泥损毁,影响炮泥使用效果。
出铁过程中,需重点关注渣铁成分的波动、铁水流速的变化情况,及时调整炮泥的成分、性能。针对不同高炉,调制出不同成分、性能、更具针对性的优质炮泥,以提高炮泥使用效率。
堵口过程中,要通过合理的炉前操作确保适宜的打泥量,以形成足够的铁口深度,以及适宜的泥包,有助于实现较长出铁时间,提高炮泥使用率,同时发挥保护铁口区域炉墙的作用。(喇校帅 孙赛阳 马小青)
- 上一篇:没有了!
- 下一篇:高炉炉前操作对炮泥使用的影响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