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FG桩施工技术要点解析
CFG桩(水泥粉煤灰碎石桩)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,因其成本低、施工快、适应性强的特点,在软土地基加固中广泛应用。
其核心在于材料配比、成桩工艺及质量检测三个环节,直接影响桩体承载力和工程稳定性。
材料配比决定桩体强度
CFG桩的混合料以水泥、粉煤灰、碎石为主,水泥作为胶凝材料,直接影响桩身强度。
通常水泥掺量控制在12%-20%,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降低成本并改善和易性,但需避免过量导致强度下降。
碎石粒径不宜超过30mm,级配良好可减少孔隙率,提升密实度。
施工前需通过试配确定最佳配比,确保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。
成桩工艺的关键控制点
长螺旋钻机成孔是CFG桩的主流工艺,需重点关注钻速、提钻速度与泵送压力的匹配。
钻速过快易导致孔壁坍塌,提钻速度需与混凝土泵送同步,通常控制在1.2-1.5m/min,避免断桩或缩颈。
泵送压力不足会导致桩身不连续,而压力过高可能引发地表隆起。
此外,桩顶标高应超灌50cm以上,保证凿桩后有效桩长。
质量检测与常见问题处理
低应变检测可快速评估桩身完整性,发现断桩、离析等缺陷;静载试验则验证单桩承载力是否达标。
常见问题如桩头空鼓多因混凝土离析或超灌不足,需在凿桩阶段人工剔除松散部分;桩体偏斜则需复核钻机垂直度,土层软硬不均时可采用慢速钻进。
结语
CFG桩施工的核心在于精细化控制材料与工艺,配比优化和过程监测缺一不可。
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地质条件灵活调整参数,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检测,才能确保地基处理效果持久可靠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!
- 下一篇:95MnWCr5合金钢的执行标准与性能解析